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新西兰Icehouse创投1.1亿基金背后的投资智慧 | 愚译

译者注: Icehouse Ventures是新西兰一家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以支持早期和成长阶段的科技公司而闻名。 成长基金Growth Fund I于2020年推出,是他们的第一个专门的成长阶段基金,旨在投资于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成熟的新西兰公司。 该基金成功筹集了超过1.1亿新西兰元,超过了最初的目标。 它已经投资了32家公司,涵盖各个领域,包括Halter、LawVu、Hnry、Sharesies、Crimson、Dawn Aerospace等。 日前Icehouse Ventures日前上发布了其成长基金的年度报告,展示了透明度和与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分享见解的承诺。 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 Robbie Paul将报告进一步凝练成十点经验,我们可以借此提高对风险投资的认识和理解,以下为译文。
最新博文

InvestNZ | 新西兰能源行业的利基市场

新西兰政府设立了一个目标,就是要在2035年达到100%可再生能源,并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为了支持这些目标,政府已经建立了4亿新西兰元的绿色投资基金、2700万新西兰元的国家新能源发展中心以及通过30亿新西兰元的省级增长基金进行了多项可再生能源投资。 图:利基市场niche market,是指由已有市场占有率绝对优势的企业所忽略之某些细分市场,并且在此市场尚未完善供应服务。 一般由较小的产品市场并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中,一些需要但尚未被满足的族群消费者所组成。 能源行业原本属于传统型重资产的保守行业,进入门槛不低,但是新西兰丰富的自然资源、世界级技术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层面和民众的支持,为投资新西兰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强劲的推力。 新西兰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正在迅速扩大, 2050 年实现净零碳排放,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导致了对太阳能和风电场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激增。然而,随着电网被可再生能源饱和,关键是要确定能够继续推动能源领域增长的利基市场。 一个有前景的利基市场是 绿色氢气 。绿氢是通过使用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来生产的。该过程实现零排放,使绿氢成为一种清洁且可持续的燃料来源。鉴于其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以及靠近亚洲关键市场的位置,新西兰有可能成为绿氢的主要生产国。 绿色氢被认为是新西兰的一个重要机遇,既可以用于国内,也可以用于大量出口。国际能源署(IEA)报告称,到2030年,新西兰的氢潜力为700 kt H2/年,其中60%可用于国内用途,其余出口。 2018年,新西兰与日本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打算共同开发氢技术;而新西兰和韩国也已开始合作研究大规模出口绿色氢。作为一个小国家,所谓船小好掉头,新西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合进行创新和试验的地方之一,因为新西兰有能力通过适当的政策和激励来实现强有力的结果。几个试点项目已经在进行中,例如日本的 Obayashi Corporation与毛利拥有的Tuaropaki信托公司合资,利用地热能商业生产氢气。在国家和全球的强烈兴趣和新西兰政企支持下,这些企业有望推动新兴的全球氢能产业的发展。 另一个在新西兰具有潜力的利基市场是 生物燃油和生物能源。 笔者曾作为政府评委之一参加过新西兰可持续航空燃油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评审中,新西兰丰富的生物质燃料为可持续航空燃油,以及生物燃油提供了丰富机会。 公开资料显示,新

InvestNZ | 储能和能源基建的投资机会

引言 在最近结束的亚洲之行中,新西兰总理宣布了4100万新西兰元的基金支持亚洲开发银行(ADB)的清洁能源转型计划,这表明新西兰致力于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新西兰的经济主要依赖于农业和旅游业,所以在国际社会上设立“纯净新西兰”的美好声誉和人设,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出口的溢价以及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和人才。 Photo: 123RF 新西兰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将可再生电力发电量翻一番。新西兰的能源部门特点是高度依赖可再生水力发电,水力发电占发电量接近90%。然而,在枯水期水力输入不足时,再多的水电站也无能为力。此外,尽管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前景看好,但它们会造成供应的不稳定。在未来更多不确定天气的场景中,这种依赖会带来严重风险。 太阳能和风能市场接近饱和:投资需谨慎,另辟蹊径寻机遇 随着人口增长、电气化和工业发展,全球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阳能和风能凭借其清洁、环保的优势备受关注。然而,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项目快速增长,导致市场产能过剩,竞争加剧。 Photo: 1NEWS 新西兰也不例外。根据新西兰商业、创新与就业部(MBIE)的报告,已经批准并正在筹备中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其发电量已经超过了未来预估的用电需求。这意味着,在新西兰投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项目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面对太阳能和风能市场饱和的现状,投资者需谨慎投资,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机遇。 所谓 跟风挖金子,不如卖铲子 ,笔者认为在新西兰的可再生能源领域,以下方面仍有巨大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的关键手段 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的关键解决方案。通过在发电高峰期储存多余电量并在峰值需求期释放电量,这些系统可以提高电网稳定性并减少对化石燃料作为备用电源的依赖。 短期储能:应对峰值需求和冬季挑战 对于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来说,首要挑战是确保充足和稳定的电力供应,以满足寒冷冬季早晨和傍晚的峰值需求。目前来讲,解决这个峰值需求的主要使用火力发电,但 Genesis 的燃煤电站 Huntly 是一项老化的资产,如果没有重大投资,预计将在 2040 年之后停止运营。所以,我们需要快速启动的其他形式的热电厂,电池或其他储能解决方案可以在满足这些短期需求方面发挥作用。 Photo: Huntly Power Sta

InvestNZ | 新西兰建筑产业的星辰大海 | 愚语

建筑行业的风向标 建筑行业是经济的晴雨表,其兴衰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正如经济学家所说:“建筑业是经济的金丝雀。”例如,今年统计数据宣布新西兰进入到技术性经济衰退当中,但实际上早在2022年,所有破产的公司中有21%都是来自建筑业,这其实就宣告了经济下行的到来。同样,建筑行业也将率先感受到经济回暖的信号。然而,在最近短期阴霾的日子里,建筑行业如何在寒冬中寻找新的机遇就成为了关键。 经济衰退的症结与解药 经济衰退的根本问题在于总需求不足。当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降低时,企业就减少生产,人们就开始失业。所以终结衰退的关键在于恢复需求,刺激消费。面对经济衰退,政府无非两个途径,第一,减税。但减税的问题在于,当政府为家庭减税1纽币时,其中一部分可能被用于储蓄,而不是支出。那么用于储蓄的那部分资金对于总需求就没有什么贡献。所以相对减税来说,增加政府支出又可能更有效率地刺激社会需求。 政府支出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给民众撒钱,为中低收入者发福利,为失业者提供补助,因为他们已经在经济上出现困难,所以他们得到的钱都会去消费,而不会储存起来。例如最近宣布的Family Boost还有Jobseeker benefit都是此理。 National 政府支出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本文的重点,也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大型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巨大的乘数效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新西兰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新西兰面临着严重的基建缺口,估计约为1000亿纽币。这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也降低了民众的生活质量。想想看,基础设施落后浪费了多少时间、金钱,最终导致了所有人更低的生活水平。几十年来的投资不足留给了我们坑坑洼洼的道路、不可靠的供水系统(还记得惠灵顿的供水危机吗?)、以及陈旧的设施。显而易见,基建缺口是长期政策失误的结果,我们过去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 Water spouts into the sky as burst pipe floods Wellington street | Newshub 国家层面的投入:大型基础设施基金 针对区域大型的基建设施,预计国家将很快会推出一个专门的大型基础设施基金。该基金可以参考2008年中国扩内需促增长的“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前两年为应对新冠疫情刺激经济而推出的新冠响应基金COVID-19 Resp

寻找平衡:政党更迭与朝令夕改 | 愚语

政党的更迭不可避免,但因意识形态而造成的朝令夕改让人沮丧,而为此付出的交易成本,则是巨大的公共损失。 成王败寇:民主政治的双刃剑 先分享一个在复旦大学《政治学通识》课上包刚升教授讲的小故事。 在1920年代的中国,中大小军阀的割据与混战非常厉害。一个地方今天被你占了,明天又被他占了。如果这种状况得以持续,这些地方实际上就会沦为大小军阀的流寇统治。本来老百姓在搞生产,包括种植庄稼和饲养家畜等。突然,流寇来了。流寇们不仅互相交战,而且打完之后还把附近的村庄洗劫一番。这种流寇统治对经济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 流寇统治的最大问题是破坏了一个社会的正常激励机制。 简单地说,农民之所以春天播种,是因为预期秋天能够收获。流寇统治带来了什么问题呢?种地的是一个人,收获的是另一个人。因此,流寇统治会导致整个社会生产的迅速下滑。 为什么长期内战通常会死很多人?并不是说内战中被打死的人有那么多,而是内战破坏了整个社会的激励机制,其生产系统被迅速摧毁了,所以会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 图:澎湃 在民主制选举国家中,政党更迭是正常现象,也是民主的精髓所在。通过定期选举,民众可以选择他们认为更能代表自身利益的政党执政。如果当权政府干不好,民众就让他下台,通过这样的激励,使得双方都有激励为人民做正确的事,为大部分的民众谋利益。 但在实际的过程中,更常见的情形是, 那得势的一方往往想方设法压制失势的一方,执政党往往会压制反对党,限制其政治活动空间。而那失势的一方可能为了自身利益,总制造混乱,唯恐天下不乱,阻挠执政党施政。 图:1News 意识形态之争:朝令夕改的背后 政党更迭是政治发展中的必然现象,这种更迭也常常意味着除旧立新。但频繁的朝令夕改,就如同流寇统治一般,往往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这种更迭 破坏了社会稳定 ,导致政策不连续,社会秩序混乱,民众无所适从。另外政策的不确定性会 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降低投资意愿,最终影响经济发展。再则朝令夕改会 降低政府公信力 ,消减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例如在新西兰新任政府的百日计划中,就包括了大量的项目终止和政策的废除。其中以“科学之城”(Science City)项目为例:新任政府取消了前届政府推出的“科学城”项目,该项目原计划投资4.5亿新西兰元,旨在将惠灵顿打造成一个充满活力、适应能力强、以研究、科学和创新为核心的城市中心。项目的取消对相关科研机构造成了

数千政府雇员的集体失业,是壮士断腕的救赎,还是政治博弈的牺牲? | 愚语

新西兰政府宣布公职部门大规模裁员的 消息 ,犹如一枚深水炸弹,在惠灵顿市中心引起轩然大波。数千名公职人员将面临失业的困境,惠灵顿市的经济也笼罩着一片愁云。此次裁员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到底是壮士断腕的救赎之举,还是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NINA WEIL / THE POST 裁员风暴来袭 政府上周宣布的裁员计划主要为卫生部(MoH)、初级产业部(MPI)和商业、创新和就业部(MBIE)等大型部门。其中卫生部计划裁减 188 个职位,占其总劳动力的 25%;初级产业部计划裁员 384 人,占其全员的 9%。其他各部门将再接下来几周内陆续传出裁员的消息,预计失业人数还将进一步上升。 由于政府裁员引起的连锁反应,据储备银行预测,年底失业率还将进一步攀升。 TOM PULLAR-STRECKER / THE POST 反对党怒斥政府漠视民生 反对党工党认为,现任政府为了兑现减税的承诺,不惜大幅裁员,是一种冷酷无情的政治行为。他们指出,公务员并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为国家服务的人,政府应该保障他们的工作权益,而不是将他们当成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工党指出,国家党此前承诺的减税政策需要巨额资金支持,裁员只是节省开支的一种手段。大规模裁员将对公务员队伍的士气造成严重打击,降低工作效率,最终损害的是政府的整体服务能力。惠灵顿选区议员Tamatha Paul批评国家党宁可为富人房东减税,也要坚持裁员。工党领袖Chris Hipkins评价本届政府是自MMP(混合选举制度)实行以来,最不稳定的政府(most unstable)。 Photo: RNZ/Tim Collins 执政党回应:艰难的抉择 国家党则为裁员辩护,称这是控制政府财政支出、优先保障一线服务和减轻民众税负的必要之举。他们认为,公务员队伍近年来规模扩张过快,冗员过多,此次裁员是政府勒紧腰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Photo / Mark Mitchell 人才的隐忧 此次裁员潮给惠灵顿市的居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许多即将面临失业的公职人员和他们的家属都笼罩在一片迷茫之中。惠灵顿市长担忧裁员将会对该市的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许多拥有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公职人员可能会被迫离开惠灵顿,转投奥克兰或澳大利亚等人才市场更活跃的城市。这不仅会削弱惠灵顿作为新西兰政治中心的人才优势,也会对依赖公务员履职的政府项目带来长期的影

新西兰科研行业中的风雨飘摇:政策变革下的艰难抉择 | 愚语

引言: 新西兰政府正计划大幅削减财政支出,其中就包括降低公共支出和减少雇员人数,政府公共部门毫无疑问地将迎来一波下岗裁员潮。对此,财政部长Nocila Willis虽表示同情,但同时她也评论称这些公务员们 “skilled, talented people”,相信他们很快就能找到其他的工作机会。 (Photo: RNZ / Samuel Rillstone) 但这对于大部分科研人员来说,故事的结局恐怕并没有Willis部长计划得那么乐观。在一个就业市场如此小的国家,在细分领域做得太深入,越是Skilled, talented, 反而面临的再就业困境就越大。 目前,新西兰的科研行业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新任政府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变革,给科研界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建立一座大厦需要数十年,而摧毁它只需要几秒钟。 科研行业所面临的困境: 自从疫情之后,因为国际旅行受阻,国际留学生显著减少,新西兰的很多大学从那时起,就不得不面临巨大赤字,至今已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重组和裁员。 而今年新任政府上台之后,对科研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更是雪上加霜。National Science Challenge历经十年风雨,批准了超过$680million的科学研究项目,而今寿终正寝,这使得本就不充裕的科学研究基金更加捉襟见肘。 另外,上任政府曾在2023年提出了$450million的财务预算,计划将惠灵顿打造成一座“科学之城”(Science City),这使得科学界欢欣鼓舞,但好景不长,今年2月,新任政府上台后不久就将这项前任的政治遗产给打入冷宫,并连带取消了酝酿已久的Te Ara Paerangi科学改革。  如果说上述三大变动都只是战略层面上,与个人生活并不相关的话,以下就更让每一个新西兰的科研从业人员感受到了逼人的寒气。 (Photo: 123RF) 科研机构的艰难转型: 卡拉翰创新研究院(Callaghan Innovation)作为新西兰皇家机构,负责为企业提供研究创新提供技术和基金等支持。与其他公共部门一样,该机构同样也被要求实现7.5%的开支缩减。该机构去年有433人,其中300人左右位于惠灵顿。在日前的内部会议上,管理层宣布将计划重组。 据悉,该机构被迫进行战略性重组,将科研成果的商业化作为考核指标,并计划大幅裁员。这种将科学研究与商业利益直接挂钩的做法,让许多科学家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