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InvestNZ | 新西兰能源行业的利基市场

新西兰政府设立了一个目标,就是要在2035年达到100%可再生能源,并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为了支持这些目标,政府已经建立了4亿新西兰元的绿色投资基金、2700万新西兰元的国家新能源发展中心以及通过30亿新西兰元的省级增长基金进行了多项可再生能源投资。

图:利基市场niche market,是指由已有市场占有率绝对优势的企业所忽略之某些细分市场,并且在此市场尚未完善供应服务。 一般由较小的产品市场并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中,一些需要但尚未被满足的族群消费者所组成。


能源行业原本属于传统型重资产的保守行业,进入门槛不低,但是新西兰丰富的自然资源、世界级技术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层面和民众的支持,为投资新西兰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强劲的推力。


新西兰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正在迅速扩大, 2050 年实现净零碳排放,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导致了对太阳能和风电场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激增。然而,随着电网被可再生能源饱和,关键是要确定能够继续推动能源领域增长的利基市场。



一个有前景的利基市场是绿色氢气。绿氢是通过使用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来生产的。该过程实现零排放,使绿氢成为一种清洁且可持续的燃料来源。鉴于其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以及靠近亚洲关键市场的位置,新西兰有可能成为绿氢的主要生产国。

绿色氢被认为是新西兰的一个重要机遇,既可以用于国内,也可以用于大量出口。国际能源署(IEA)报告称,到2030年,新西兰的氢潜力为700 kt H2/年,其中60%可用于国内用途,其余出口。

2018年,新西兰与日本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打算共同开发氢技术;而新西兰和韩国也已开始合作研究大规模出口绿色氢。作为一个小国家,所谓船小好掉头,新西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合进行创新和试验的地方之一,因为新西兰有能力通过适当的政策和激励来实现强有力的结果。几个试点项目已经在进行中,例如日本的 Obayashi Corporation与毛利拥有的Tuaropaki信托公司合资,利用地热能商业生产氢气。在国家和全球的强烈兴趣和新西兰政企支持下,这些企业有望推动新兴的全球氢能产业的发展。



另一个在新西兰具有潜力的利基市场是生物燃油和生物能源。

笔者曾作为政府评委之一参加过新西兰可持续航空燃油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评审中,新西兰丰富的生物质燃料为可持续航空燃油,以及生物燃油提供了丰富机会。

公开资料显示,新西兰航空已经表示在2030年实现10%的可持续燃油,而且已经签订了120万公升的航油,目前第二阶段的研究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



另一方面,生物能源由木材废料、农业残留物和污水等有机材料产生。生物质可用于发电、供热或运输燃料。新西兰拥有庞大而多样的生物质资源,可用于生产大量生物能源。例如一家以居民食物残渣为主的沼气发电公司Ecogas从政府获得了大量支持。奥克兰市议会与其签订了合约,所有在奥克兰地区收集的餐余垃圾全部送到Ecogas位于Rotorua的工厂去处理。



第三个值得探索的利基市场是垃圾发电

垃圾发电工厂将废物转化为能源,例如电能或热能。垃圾发电可以帮助减少送往垃圾填埋场废物量,还可以产生能源。例如新西兰环境部曾资助了一家水泥厂采用废旧轮胎作为燃料来代表煤矿,而大量的白色污染和塑料垃圾也为此类项目开创了机会,例如新西兰几家工业大头Woolworths, Silver Fern Farms, Oji Fibre Solutions, Plasback, Licella 联合宣布了进行一下垃圾炼油的可行性研究。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垃圾发电项目要面临比其他项目更为严峻的压力和挑战,首先是新西兰政府对于垃圾发电项目的态度并不明确,大体上呈现反对态度,另外当地民众对于此类工厂的环境污染也是十分群情激愤,最近的例子就有一家中资企业占股60%的垃圾发电厂,土地都买好了,资源审批几年了都还没有办下来。

Project Kea


为了开拓这些利基市场,新西兰需要投资于研发,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并创造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但也正因为如此,市场的环境和外部条件还不是非常成熟,这样才给创业和投资者们呈现了机会。


笔者介绍:大鱼博士,政府高级投资经理,长期关注创新创业、新西兰行业发展及政策变革,微信号:SoaringBigFish,欢迎交流。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数千政府雇员的集体失业,是壮士断腕的救赎,还是政治博弈的牺牲? | 愚语

新西兰政府宣布公职部门大规模裁员的 消息 ,犹如一枚深水炸弹,在惠灵顿市中心引起轩然大波。数千名公职人员将面临失业的困境,惠灵顿市的经济也笼罩着一片愁云。此次裁员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到底是壮士断腕的救赎之举,还是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NINA WEIL / THE POST 裁员风暴来袭 政府上周宣布的裁员计划主要为卫生部(MoH)、初级产业部(MPI)和商业、创新和就业部(MBIE)等大型部门。其中卫生部计划裁减 188 个职位,占其总劳动力的 25%;初级产业部计划裁员 384 人,占其全员的 9%。其他各部门将再接下来几周内陆续传出裁员的消息,预计失业人数还将进一步上升。 由于政府裁员引起的连锁反应,据储备银行预测,年底失业率还将进一步攀升。 TOM PULLAR-STRECKER / THE POST 反对党怒斥政府漠视民生 反对党工党认为,现任政府为了兑现减税的承诺,不惜大幅裁员,是一种冷酷无情的政治行为。他们指出,公务员并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为国家服务的人,政府应该保障他们的工作权益,而不是将他们当成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工党指出,国家党此前承诺的减税政策需要巨额资金支持,裁员只是节省开支的一种手段。大规模裁员将对公务员队伍的士气造成严重打击,降低工作效率,最终损害的是政府的整体服务能力。惠灵顿选区议员Tamatha Paul批评国家党宁可为富人房东减税,也要坚持裁员。工党领袖Chris Hipkins评价本届政府是自MMP(混合选举制度)实行以来,最不稳定的政府(most unstable)。 Photo: RNZ/Tim Collins 执政党回应:艰难的抉择 国家党则为裁员辩护,称这是控制政府财政支出、优先保障一线服务和减轻民众税负的必要之举。他们认为,公务员队伍近年来规模扩张过快,冗员过多,此次裁员是政府勒紧腰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Photo / Mark Mitchell 人才的隐忧 此次裁员潮给惠灵顿市的居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许多即将面临失业的公职人员和他们的家属都笼罩在一片迷茫之中。惠灵顿市长担忧裁员将会对该市的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许多拥有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公职人员可能会被迫离开惠灵顿,转投奥克兰或澳大利亚等人才市场更活跃的城市。这不仅会削弱惠灵顿作为新西兰政治中心的人才优势,也会对依赖公务员履职的政府项目带来...

一篇文章看懂新西兰政治体制 | 愚语

惠灵顿,这座城市作为新西兰的首都和政治中心,政府雇员所占的职业比例要远高于其他城市,其中亚裔面孔亦不鲜见。在惠灵顿工作生活的华人朋友们,也或多或少都有在政府工作的朋友。 图: 华灯初上的 惠灵顿海滨(Expedia) 即便如此,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讲清楚在新西兰如何参与政治,做公务员是什么样的体验,议员和部长有什么权利,国会议会立法会有什么区别等。本文试图以这个为引子,简单介绍一下新西兰的政治体制。 新西兰主权的君主与总督 同其他英联邦王国一样,新西兰的国家元首为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但因为国王并不在新西兰,所以由总督代表。总督由总理提名国王任命,但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不参与日常治理,更不参与党派纷争。虽然国家立法和重要内阁的任命名义上都需要总督批准,但总督均根据总理的建议行事。所以,君主和总督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其实际权力。 图:新西兰现任总督Cindy Kiro (RNZ) 三权分立 新西兰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 所谓”三权”,即把国家的权力划分为制定法律的“立法权”(Legislation) 、依照法律推行政治的“行政权” (Executive)、和对违法行为施加惩罚的“司法权”(Judiciary) 。 所谓“分立”,就是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以防止权力的滥用。 在新西兰,这分管这三种权力的不同机构则分别叫做政府(Government),议会(Parliament)以及法院 (Court)。 图:三权分立,国家政权架构和权力资源配置的常见方式 新西兰政府 政府部门,也通常被称为行政机构(Executive)或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享有 依照法律推行政治的“行政权” 。 这些部门中有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说税务部门IRD,移民局INZ(MBIE下属部门)还有教育部MoE, 也有一些比较小众不为人知的,例如毛利发展部TPK,特情局SIS,和严重欺诈办公室SFO等。 图:移民局其实为MBIE下属一个部门 (Newsroom) 一般来讲,政府部门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各个 部委 (Department/Ministry),这类部委主要是起草政策文件,例如环境部(Ministry for Enviroment),内政部(Department of Internal Affairs); 另一类是皇家 机构 (Crwo...

新西兰科研行业中的风雨飘摇:政策变革下的艰难抉择 | 愚语

引言: 新西兰政府正计划大幅削减财政支出,其中就包括降低公共支出和减少雇员人数,政府公共部门毫无疑问地将迎来一波下岗裁员潮。对此,财政部长Nocila Willis虽表示同情,但同时她也评论称这些公务员们 “skilled, talented people”,相信他们很快就能找到其他的工作机会。 (Photo: RNZ / Samuel Rillstone) 但这对于大部分科研人员来说,故事的结局恐怕并没有Willis部长计划得那么乐观。在一个就业市场如此小的国家,在细分领域做得太深入,越是Skilled, talented, 反而面临的再就业困境就越大。 目前,新西兰的科研行业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新任政府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变革,给科研界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建立一座大厦需要数十年,而摧毁它只需要几秒钟。 科研行业所面临的困境: 自从疫情之后,因为国际旅行受阻,国际留学生显著减少,新西兰的很多大学从那时起,就不得不面临巨大赤字,至今已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重组和裁员。 而今年新任政府上台之后,对科研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更是雪上加霜。National Science Challenge历经十年风雨,批准了超过$680million的科学研究项目,而今寿终正寝,这使得本就不充裕的科学研究基金更加捉襟见肘。 另外,上任政府曾在2023年提出了$450million的财务预算,计划将惠灵顿打造成一座“科学之城”(Science City),这使得科学界欢欣鼓舞,但好景不长,今年2月,新任政府上台后不久就将这项前任的政治遗产给打入冷宫,并连带取消了酝酿已久的Te Ara Paerangi科学改革。  如果说上述三大变动都只是战略层面上,与个人生活并不相关的话,以下就更让每一个新西兰的科研从业人员感受到了逼人的寒气。 (Photo: 123RF) 科研机构的艰难转型: 卡拉翰创新研究院(Callaghan Innovation)作为新西兰皇家机构,负责为企业提供研究创新提供技术和基金等支持。与其他公共部门一样,该机构同样也被要求实现7.5%的开支缩减。该机构去年有433人,其中300人左右位于惠灵顿。在日前的内部会议上,管理层宣布将计划重组。 据悉,该机构被迫进行战略性重组,将科研成果的商业化作为考核指标,并计划大幅裁员。这种将科学研究与商业利益直接挂钩的做法,让许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