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鱼语 | 第36个故事

 中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我出生于戊辰龙年冬月,到如今已经经历过3个轮回了。


我的第一个十二年少不更事,第二个十二年又主要都是在读书求学,所以真正独立,能开始拥有自己的人生,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应该从第三个轮回开始。时间回到2012年, 那时的我大学本科已经毕业了,正在念研究生,可能已经开了酒吧了。


这样回忆起来颇有趣味,所以我借此文,梳理回顾一下近十二年的发展和反思。


2012年,我与小鱼(当时的女友,如今的妻子)在麓山南路下创立了一间酒吧。毫无经验的我们懵懵懂懂,反而打造了长沙河西必去的十家小店。




2014年,硕士毕业,转让了酒吧,入职杭州。成婚,次年女儿出生。



2016年,举家迁至新西兰基督城,开始博士求学生涯。


2019年2月,离开基督城来到惠灵顿,进入新西兰创新科学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


2022年1月,离开科研院,加入环境部,转型政府投资。


2024年9月,从体制内离职,自主创业。


以上寥寥数笔,就刻画了我近十二年的职业轮廓和发展主线。


可能是长得比较着急的缘故,从小我就被认为少年老成。所以我也自认为自己踏实稳重,不喜变化,追求稳定的成长,但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我的职业曲线并非线性变化,反而每隔几年均有不同,不仅仅是变换雇主,而是在不同领域、不同环境和不同身份之间适应和转换。


从酒吧老板,到工程师,从科研人员,到投资经理,再到如今创新创业,每一步的转换时,都伴随着身边人的不解。例如我决定从科研院辞职加入投资基金时,我的一个同事问我“你有财务背景吗?你知道你将会面对什么吗?”,因为他是比利时人,英语都是我们的第二语言,所以我无法从言语中直接判断这是疑问还是反问,但表情中毫无疑问地透露着质疑。


工作带给我最大的快乐,不是驾轻就熟的掌控感,而是有机会做点不同的事。我喜欢迎接工作中的挑战,所以当我发现工作中的任务缺乏使命感,或更多变成事务性的轻车熟路,亦或是与我的热情不相匹配时,我会不可避免地追求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除了大学期间时关于创业的奇思妙想和天方夜谭,我真正严肃开始考虑创业其实也是仅两年的事。尤其是从事投资工作时,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企业、组织和个人,激发了我自己下场创业的热情。在大型企业和中央政府工作,愈发觉得个人的能力与平台的需求之间并非完美契合,就像把一块方形的积木放进圆形的洞里。


毫无疑问,对外,组织给我了一个无法比拟的平台,但对内,我在组织内要想有所发展,则必须按照组织人事需求发展去成为组织所需要的人,但那个模子与我个人的长处和劣势并不吻合。我想在一个成熟组织内打造一个适宜我的角色,尤其在中央政府,比登天还难。


所以我决定自己为自己打造一个平台,这样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弥补自己的短板,只有这样,我才能把自己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我最近一份工作是在中央部委的投资部门,有很多同事都在这里干到了退休,但我从未把此当作事业的终点站。在投资部工作,虽然我有机会接触到很多的项目,并提出意见,但我也只能提出意见。我并不拥有任何项目,也不能把我的意见落到实处,虽然我有机会对公司进行广泛的涉猎,但这非常肤浅。


乔布斯亦有类似的看法:(在咨询公司工作)“你的理解就像一张……香蕉的照片。你可能得到一张非常逼真的照片,但它只是二维的,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你永远无法获得三维的理解。 所以,你可能墙上挂了很多照片,可以向你的朋友炫耀,你可以说“我了解香蕉,我知道桃子,我还认识葡萄”,但你从未真正品尝过它们的滋味。”


所以在这个第三个轮回的本命年来临之时,我决定干票大的,离开体制白手起家,看是否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便是我的第36个故事,这是一个九死一生的故事,这也可能是关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故事,当然,前提是他不被烧死的话。



评论

发表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鱼语 | 我的创业之旅——首月开篇:十年磨一剑 今朝试锋芒

前言:上周我向朋友们发送了创业以来的第一篇新闻稿,以下附上中文版。

数千政府雇员的集体失业,是壮士断腕的救赎,还是政治博弈的牺牲? | 愚语

新西兰政府宣布公职部门大规模裁员的 消息 ,犹如一枚深水炸弹,在惠灵顿市中心引起轩然大波。数千名公职人员将面临失业的困境,惠灵顿市的经济也笼罩着一片愁云。此次裁员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到底是壮士断腕的救赎之举,还是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NINA WEIL / THE POST 裁员风暴来袭 政府上周宣布的裁员计划主要为卫生部(MoH)、初级产业部(MPI)和商业、创新和就业部(MBIE)等大型部门。其中卫生部计划裁减 188 个职位,占其总劳动力的 25%;初级产业部计划裁员 384 人,占其全员的 9%。其他各部门将再接下来几周内陆续传出裁员的消息,预计失业人数还将进一步上升。 由于政府裁员引起的连锁反应,据储备银行预测,年底失业率还将进一步攀升。 TOM PULLAR-STRECKER / THE POST 反对党怒斥政府漠视民生 反对党工党认为,现任政府为了兑现减税的承诺,不惜大幅裁员,是一种冷酷无情的政治行为。他们指出,公务员并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为国家服务的人,政府应该保障他们的工作权益,而不是将他们当成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工党指出,国家党此前承诺的减税政策需要巨额资金支持,裁员只是节省开支的一种手段。大规模裁员将对公务员队伍的士气造成严重打击,降低工作效率,最终损害的是政府的整体服务能力。惠灵顿选区议员Tamatha Paul批评国家党宁可为富人房东减税,也要坚持裁员。工党领袖Chris Hipkins评价本届政府是自MMP(混合选举制度)实行以来,最不稳定的政府(most unstable)。 Photo: RNZ/Tim Collins 执政党回应:艰难的抉择 国家党则为裁员辩护,称这是控制政府财政支出、优先保障一线服务和减轻民众税负的必要之举。他们认为,公务员队伍近年来规模扩张过快,冗员过多,此次裁员是政府勒紧腰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Photo / Mark Mitchell 人才的隐忧 此次裁员潮给惠灵顿市的居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许多即将面临失业的公职人员和他们的家属都笼罩在一片迷茫之中。惠灵顿市长担忧裁员将会对该市的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许多拥有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公职人员可能会被迫离开惠灵顿,转投奥克兰或澳大利亚等人才市场更活跃的城市。这不仅会削弱惠灵顿作为新西兰政治中心的人才优势,也会对依赖公务员履职的政府项目带来...

一篇文章看懂新西兰政治体制 | 愚语

惠灵顿,这座城市作为新西兰的首都和政治中心,政府雇员所占的职业比例要远高于其他城市,其中亚裔面孔亦不鲜见。在惠灵顿工作生活的华人朋友们,也或多或少都有在政府工作的朋友。 图: 华灯初上的 惠灵顿海滨(Expedia) 即便如此,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讲清楚在新西兰如何参与政治,做公务员是什么样的体验,议员和部长有什么权利,国会议会立法会有什么区别等。本文试图以这个为引子,简单介绍一下新西兰的政治体制。 新西兰主权的君主与总督 同其他英联邦王国一样,新西兰的国家元首为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但因为国王并不在新西兰,所以由总督代表。总督由总理提名国王任命,但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不参与日常治理,更不参与党派纷争。虽然国家立法和重要内阁的任命名义上都需要总督批准,但总督均根据总理的建议行事。所以,君主和总督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其实际权力。 图:新西兰现任总督Cindy Kiro (RNZ) 三权分立 新西兰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 所谓”三权”,即把国家的权力划分为制定法律的“立法权”(Legislation) 、依照法律推行政治的“行政权” (Executive)、和对违法行为施加惩罚的“司法权”(Judiciary) 。 所谓“分立”,就是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以防止权力的滥用。 在新西兰,这分管这三种权力的不同机构则分别叫做政府(Government),议会(Parliament)以及法院 (Court)。 图:三权分立,国家政权架构和权力资源配置的常见方式 新西兰政府 政府部门,也通常被称为行政机构(Executive)或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享有 依照法律推行政治的“行政权” 。 这些部门中有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说税务部门IRD,移民局INZ(MBIE下属部门)还有教育部MoE, 也有一些比较小众不为人知的,例如毛利发展部TPK,特情局SIS,和严重欺诈办公室SFO等。 图:移民局其实为MBIE下属一个部门 (Newsroom) 一般来讲,政府部门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各个 部委 (Department/Ministry),这类部委主要是起草政策文件,例如环境部(Ministry for Enviroment),内政部(Department of Internal Affairs); 另一类是皇家 机构 (Crwo...